马克龙“联中制美”成为第三超级大国战略只可听听,离现实太远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结束为期3天的访华之行后,在返回法国途中及之后在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一些想与美国分庭抗礼、联中制美的“石破天惊”的言论,引起了全球关注。
马克龙的法国“超级大国”梦
马克龙提出,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必须减少对美国美元治外法权的依赖,不再做美国的“跟班”,欧洲必须落实战略自主权,法国要落实战略自主权,成为世界的第三超级大国,欧洲要成为世界的第三极。
马克龙甚至宣称,欧洲目前正面临的巨大风险是“卷进了别人的危机之中,这阻碍了欧洲建立战略自主权”,他的意思是欧洲不用卷入俄乌战争之中,更不要介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冲突,以免引火烧身。
他的理由是,如果欧洲过于依附美国,将没有时间和资源来发展自己的战略自主权,这将进一步让欧洲成为美国的附庸,而无法成为能与中、美抗衡的独立的世界第三极。他认为整个欧洲在武器和能源方面过于依赖美国,现在必须要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欧洲应该单独成为一极,不能一味追随美国的脚步,依赖美元的治外法权。
在返法的专机客舱中,马克龙身穿胸前印有“法国技术”字样的连帽衫,声称在事关欧洲“战略自主权”的斗争中已经取得胜利。
马克龙的法国及欧洲自主战略的想法,很受中国人的欢迎,因为中国一直希望欧洲能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利用相互制衡策略在国际上增加自己的影响力。所以一些人欢呼这是中国外交的胜利,中法两国首脑的会晤,使马克龙改变了主张,重新举起了摆脱美国依赖的法国战略自主的大旗。
自然,马克龙的言论在美欧遭到了广泛批评。
怎样认识和评估马克龙这时发表的关于减少对美国依赖的欧洲自主战略的言论,这涉及对现代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现实的认识。
国内不少国际战略研究的学者、一些网民在看待国际关系问题时,通常都是不顾现实、自从自己的想法和利益出发,一厢情愿地纸上谈兵,所以天马行空地提出各种看似美妙的战略策略,其实正如赵括论兵一样,根本不符合当今国际关系的现实,没有可行性,只能扰乱人的现实思维。
马克龙的这个法国、欧洲战略自主的构想也是如此,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毫无可行性的法国人一厢情愿的愿望。
马克龙的法国要战略自主、成为第三超级大国的构想或梦想,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法国领导人自戴高乐总统以来一以贯之的想法,就是法国想成为欧洲国家的领袖,成为在国际上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真正的大国,这就是著名的戴高乐主义,马克龙的法国战略自主思想,不过是戴高乐主义在现在的延续和体现吧了,是戴高乐主义的翻版。
戴高乐主义只是一种民族自豪虚荣心
戴高乐在1958年当选总统后,提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战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对抗美国的控制的政策和主张,认为欧洲国家不能成为美国领导下的附庸,法国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国主导世界局势。
为此,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与中国建交。戴高乐甚至在1966年让法国退出了北约,使美国只能把北约总部从巴黎搬迁到布鲁塞尔,驻法美军也陆续撤走。
戴高乐主义的核心精髓是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希望能复兴拿破仑时代法国作为欧洲“超级大国”的雄风,本质上是民族主义在作祟。
平心而论,法国在二战中表现很怂,贝当政府投降了,戴高乐最后是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最后才打败纳粹德国实现了复国,获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是靠美英的照顾而获得,战后也是靠美国的支持才使国力有所恢复。
战后刚刚翅膀硬了一点就想与美英分庭抗礼,想成为与美、苏并肩的大国,确实是有点不地道,更是有些不自量力。
并且法国作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传统最深厚的国家,近代以来也是始终落后于英国、德国的,一直都不争气。英国早在1688年就初步建立起了稳定的宪政制度,而法国1789年轰轰烈烈大革命的结果,却是以军人拿破仑当皇帝而收场,最后经过了近100年的专制势力复辟的反复折腾,到1870年之后才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度。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拿破仑的短暂横扫欧洲打到莫斯科he的军事战绩,最后也是以失败而告终。还有就是法国历史上的查理曼大帝。
所以法国人根本没有底气和实力做欧洲国家领袖,但出于虚荣心,法国人总想独树一帜。不过,从戴高乐及后来的法国领导人不管怎么表现出得与众不同,到现在人们仍然只是将法国作为欧洲的一个大国看待,其地位也没有超过主要跟随美国的英国,现在在欧盟的地位已经不如德国。原因很现实,德国的人口和经济都比法国强,自然成为欧盟第一大国,尽管德国人并不想出头领导欧盟。
更有意思的是,在戴高乐让法国退出北约之后,2009年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改变了法国在欧洲“独树一帜”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理念。
萨科齐认为,法国必须摈弃“旁观者”立场,成为北约军事决策的“圈内人”,“单一孤立的国家是没有影响力的国家,如果我们想指望什么,我们必须知道如何与盟友保持紧密联系”。
这表明,想显示法国独立自主的标新立异的戴高乐主义,并没有对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任何作用,而现在马克龙又想重拾戴高乐主义,搞法国战略自主,可以预测,结果还是一样的。
马克龙在劝和俄罗斯上的一再碰壁
实际上,在乌克兰问题上,马克龙已经多次碰壁。而俄罗斯开战前,马克龙不断和普京电话沟通,还亲自去莫斯科见普京,以化解俄乌冲突,但普京在莫斯科放了一条长凳子与他保持距离,他仍然相信普京不会开战,但战争如预期一样爆发,他撤销了情报部门人员的职务,以掩盖判断的失误。
战争爆发后,马克龙仍然不断给普京打电话劝和,甚至提出希望泽连斯基出卖东部部分领土给俄罗斯,给普京一个面子让其好下台阶撤军的荒唐想法,这是明显违法现代国际规则的。他在支持乌克兰上态度消极,后来在英美和欧盟国家的集体胁迫下,被迫支持乌克兰。而当马克龙去基辅拥抱泽连斯基时,泽连斯基的回应并不热情,这成了媒体报道的话题。
而在俄乌战争如今即将进入决战阶段的紧要关口,马克龙又重谈欧洲别被俄乌危机卷入太深的老调,实在是有些不合适宜。
从戴高乐到马克龙,法国的独立外交和大国战略尽管看起来很新奇,但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效果,反而像马克龙一样经常喷一鼻子灰,显得很尴尬,根本原因就在于只考虑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利益,而没有看清国家社会的现实状况,而这是最要命的。
我们的许多外交政策也有这个毛病,所以往往是付出的东西不少,最终不仅一无所获,甚至被反噬。我们曾经想当第三世界的领袖,自己都吃不饱饭还到处支援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结果除了在联合国投票时偶尔有点作用之外,并未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有一些我们全力支持的第三世界国家如越南、阿尔巴尼亚等与我国反目。这种空想的外交思维的影响现在还存在。
10多年顽固脚气,一抹就好!新西兰人的“脚气克星”,专业拯救脚臭、脚痒!
我们成为第三世界的领导国了吗?根本没有。而且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因为所谓第三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经济、文化、种族差异非常大的国家,许多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或半殖民国家,西方国家的影响力要比我们大,加上我们又奉行不结盟政策,拿什么去让第三世界跟随你?
我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具有了一定的大国地位,与外交基本没有关系,主要是经济实力增强了,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又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对全球经济政治具有自然的影响力。
而我们的外交战略与法国相似,就是不看当今国际社会的规则和现实,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眼前利益、根据没有原则的投机思维去确定政策、立场和态度,在许多重大原则事件上态度模糊,结果可想而知,即使提出再宏大的目标也是空谈。
像法国想成为欧洲领袖一样,我们过去想成为第三世界领袖,现在一些人认为可以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想增加我们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了,将来甚至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老大,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种想法很好,谁都想当国际领袖,尤其是像中国、法国这种历史上曾有过辉煌历史的国家,更是有这种强烈愿望。但是,先得看清国际社会的现实状况,衡量自己的实力,找到可行的路径,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而我们和法国的最大的问题是,就是始终没能认清国际社会的现实,没能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更没有制定符合实际的可行性计划。
制定国家战略不能凭主观愿望 必须认清国际社会的现实
当今国际社会的现实状况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社会运行规则,二是当今国家的实力对比,以及本国所处的位置及今后的发展潜力。
当今国际社会的运行规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联合国宪章及原则,也就是所有国家独立平等主权受保护、和平共处、反对用武力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反对任何侵略行为。
国内不少人误以为这只是个看起来很好的规定,实际并未执行,实际运行的仍然是用武力说话的丛林法则。这种看法是枉顾现实的主观想法,事实上,联合国建立之后,整个国际社会实际上正是按照这套规则运行的,所以才有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近80年的国际整体和平。
二战以后没有一个侵略行为成功过,没有一个国家侵占过他国领土得到承认。如朝鲜侵略韩国、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都以失败告终。美国2003年打伊拉克时没有通过联合国授权,连法、德两国都反对。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也始终没得到国际社会承认。
所以一个国家必须遵守国际社会的通行规则,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有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而俄罗斯侵略乌克兰,遭到国际社会70%的国家的谴责,被认定为是侵略,所以遭到欧美50多个国家的严厉制裁和多数国家的抵制,被国际组织普遍反对孤立,不仅经济严重受损,而且其大国地位已经基本丧失,甚至可能被赶出联合国。
另一个方面是实力对比。过去丛林法则时代,如成吉思汗的年代,实力主要是看军事实力,所以尽管那时宋朝经济发达、实力很强,但最终也被蒙古这个经济落后的游牧民族打败了,蒙古人甚至打到了欧洲的匈牙利,成为那时的霸主。
而现在的国家实力衡量标准完全不同,不只是看军事实力,还要看科技、经济实力。所以俄罗斯尽管军事实力很强,自认为世界第二,但其科技、经济实力弱,所以综合实力并不强,而俄乌战争更暴露了其弱点。
对当今国际社会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实力是软实力,也就是其制度、文化价值观是否能得到多数国家认可、学习借鉴。
欧美国家之所以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导国家,除了其经济、科技发达等硬实力较强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软实力很强,是其自由民主的社会管理制度、民主自由的文化价值观,能经得起逻辑和实践验证,能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多数国家也可以学习借鉴推广。所以欧美国家的话语权很强,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很广。
而其他的一些大国,比如中、俄两国,虽然军事实力较强,中国的经济、科技总实力近年来也不错,但其国家管理制度、文化价值观具有独特性,只具有本国特色,其他国家没法学习模仿,所以在国际社会软实力不强,在舆论上没有多大话语权。因为中、俄两国的话语体系多数国家不认可,难以理解,无法在国际上普遍推广。
有了上述对当今国际社会现实的认识,我们就知道法国之所以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是因为经济、科技、军事的总体硬实力不够。而中国难以成为与欧美国家抗衡的国际新生力量,主要是缺乏软实力,所以想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现在还看不到可能性。
一个国家的战略和一个做事的计划一样,必须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自身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不可能成为领导国家。所以马克龙的法国战略自主构想只是说说而已,根本不可能实现,他也没想真与美国对立,希望法国领头带领欧洲与美国对立,联欧制美,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欧美在制度、文化价值观、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在具体事情和利益上的分歧,影响不了其作为稳定盟国的大局,正如戴高乐离开北约之后最后法国还得回到北约一样。
而中国要想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在发展经济科技军事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更难的是要提高软实力,必须在国家管理制度、文化价值观上向国际社会靠拢,能与多数国家说同样逻辑的话语,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才可能成为与欧美国家并肩而立,或者与欧美国家联盟的真正的超级大国。
外交的本质是交朋友、以和为贵。我们现在有时出现的自说自话、以批评强怼外国为乐、为爽、为强的外交风格,是很不正常的,也是不文明的,更是缺乏大国风范和胸襟的。